2月20日,2022年北京冬奧會完美收官,大眾的冰雪激情卻并未減退。小伙伴們結伴去滑雪、溜冰,還有不少家長給娃報了訓練課,“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”已從愿景走向現實!
玉汝于成,踏雪尋龍!本屆冬奧會上最璀璨耀眼的新星非谷愛凌莫屬。她一人摘得兩金一銀,是滑雪場上奪目的天才少女,更是網友心目中完美的勵志偶像,連她的滑雪裝備都成了網上熱銷的時尚單品,全網都在熱搜谷愛凌的“冠軍同款”護目鏡。
滑雪運動員為什么要佩戴護目鏡呢?護目鏡可是雪地項目中最關鍵的裝備之一,它可以擋住風和雪粒,避免眼睛受傷;也可以在寒冷的戶外減緩眼睛表面的淚液蒸發(fā)速度,避免眼睛干燥;最重要的作用是,它能夠有效避免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,避免“雪盲癥”。
那么,什么是雪盲癥?應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?
有可能出現暫時性失明
雪盲癥,是紫外線對眼部角膜和結膜上皮造成損傷引起的炎癥反應,又稱為電光性眼炎。由于雪地對日光的吸收力低,反射率極高,接近95%,在空曠的雪場上,直視雪地如同直視太陽,很容易造成對眼睛的灼燒,主要表現為雙眼刺痛、結膜充血、畏光流淚和視力下降等癥狀,甚至出現暫時性失明。
雪盲癥發(fā)病時,在1~2小時內癥狀最為嚴重,眼部常伴有強烈的異物感和疼痛感,但經過科學的治療,一般1周內都可痊愈,且不會留有后遺癥。但既往有雪盲癥病史者,需格外注意眼睛的保護,若防護不當很容易復發(fā),導致視力逐漸下降,嚴重者可能永遠失明。
這些環(huán)境也能引發(fā)雪盲癥
一般認為,造成雪盲的主要原因是雙眼長時間暴露于雪地和沒有佩戴護目鏡,如滑雪訓練、極地探險、雪山攀登等。但是,雪地并非雪盲癥的唯一來源,任何產生強光條件的環(huán)境都有可能引發(fā)雪盲癥,如寬闊的海面、荒無人煙的沙漠,甚至是城市中大面積的玻璃幕墻都可能致病。
雪盲癥自救“四部曲”
無論是滑雪“小白”,還是滑雪“大神”,參與雪上運動,尤其是需要長時間暴露于雪場時,一定要佩戴專業(yè)的護目鏡。一旦出現雪盲癥,千萬別慌,掌握四步處理原則,有效進行自救:
1.迅速撤離雪場,轉移到室內或暗光處,減少雪地反射對眼睛的持續(xù)損傷;
2.不要用手揉眼睛,可以先用冷水清洗,然后用冷毛巾進行冷敷,減輕結膜充血癥狀;
3.盡量閉目休息,一般癥狀可在2~3天消除,過渡期可佩戴太陽眼鏡保護;
4.對于癥狀嚴重、冷敷等處理未緩解的,需立即到醫(yī)院就診,在醫(yī)生指導下使用滴眼液等藥物治療。
(責任編輯:郭文培)